人口民族

  截至2019年底,泸州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7.59万户,户籍总人口508.54万人,其中乡村人口298.33万人,城镇人口210.20万人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.33%。市辖区户籍人口152.36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118.79万人,乡村人口33.57万人。常住人口432.94万人,其中乡村常住人口207.84万人,城镇常住人口225.10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.00%,比2018年提高1.54个百分点。市辖区常住人口150.04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113.17万人,乡村人口36.87万人。2019年,泸州市迁入人口2.14万人,迁出人口3.37万人。


  泸州市共有48个少数民族成分,少数民族人口13.1万人。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、8个民族乡、342个民族村寨。


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泸州市常住人口为4254149人。

区划沿革

 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。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,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(省级,1952年8月撤销)。1949年12月1日,叙永解放;2日,古蔺解放;3日,泸县、合江、纳溪解放。5日,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,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。13日,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。


  1950年1月17日,设泸县专区,辖泸县、纳溪、合江、隆昌、富顺、叙永、古蔺和古宋8县。


  1949年12月,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1950年9月,改称泸县专员公署,属川南行署区。7月10日,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,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,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,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。泸县专署驻泸州市,辖泸县(驻泸州市小市镇)、合江、古蔺、叙永、古宋、纳溪、富顺、隆昌等8县。


  1952年3月,泸县专署迁隆昌县,改称隆昌专区,后属四川省领导。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,改称泸州专区。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。辖1市、8县。1952年,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。


  1953年1月12日,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,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。(1953年,泸州市改为省辖市,委托泸州专署代管。)


  1960年,撤销古宋县,并入叙永县。7月14日,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,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。


  1983年3月3日,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泸州市,下辖市中区和泸县、纳溪县、合江县。


  1985年6月4日,国务院决定将叙永县、古蔺县划归泸州市管辖。


  1996年7月1日,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,设江阳区、龙马潭区、纳溪区和泸县、合江县、叙永县、古蔺县,市政府驻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。


  至2018年年底,全市有10个乡、111个镇、23个街道办事处。在10个乡中,少数民族乡8个,其中苗族乡6个、彝族乡2个。


  2018年3月,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马潭区撤销特兴镇,设立特兴街道办事处;古蔺县撤销桂花乡、黄荆乡,合并设立黄荆镇,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2.34平方公里。


  2021年8月6日,根据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验收工作有关安排,经技术组暗访、专家组实地验收、向社会公示等程序,确定泸州市达到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预期目标。成为为“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”。


  区划信息


  泸州市辖7个县行政区划单位(市辖区3,县4),126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(街道26,镇92,乡8)。面积12232平方千米,人口506万人。泸州市人民政府驻江阳区江阳西路1号。